治平乡素有“孝善治平”之美誉。近年来,治平乡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大力倡导孝善文化,以孝善大院为载体,积极培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。
治平乡孝善文化源远流长,其中“江家邓氏”孝善事迹最为悠久、最具典型。
据《江氏族谱》记载,江家从四川大竹县迁入城口县后,几经辗转,一部分最后定居治平。江都朝原配符氏去世后,续弦邓氏。
邓氏是陕西人,前夫亡故后,带女从嫁。邓氏是一位品德高尚、精明强干、能力出众、厨艺了得、与人为善的女性,这在旧社会极为难得。
她不仅得到江家及乡邻的赞誉,还得到当时官方的高度认可。民国五年(1916年),时值邓氏65岁寿辰,江家为其办祝寿盛宴,江家儿孙及乡邻敬献贺寿匾牌、楹联及礼品无数;城口县知事罗本特专程赠来“宴晋瑶池”匾牌贺寿,赞赏她的厨艺高超、赛过天廷瑶池;高望(现高观)乡团、修溪(现修齐)乡团分别为其赠来“功高博望”“懿德堪钦”匾牌贺寿,以赞颂她的出众能力和高尚品德。
在邓氏的悉心培养和教育影响下,江家历代子孙秉承她的和谐友善、勤学善思、奋发有为、奉献社会等德行,江家大院乃至治平乡形成了孝老睦邻、与人为善的淳朴乡风。
近年来,为传承孝善文化、营造孝善环境,治平乡在江家大院旧址,修缮改建孝善大院。
走进岩湾村孝善大院,一面面孝善文化墙,一处处孝善文明宣传展栏,一个个笑脸相迎的村民,透出淳朴的文明乡风。孝善大院掩映在青山绿水间,由白墙彩绘的居民楼与回廊、草坪的园林景观组成。“宴晋瑶池”“功高博望”“懿德堪钦”三块匾牌悬挂院内,以“修养自身、善待他人、孝敬父母”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以孝善大院“龙门阵”公约之名被雕刻在景观石上。
“孝善大院一共居住有12户人家,院落内姓氏复杂,有罗姓、江姓、魏姓等等,但是邻里之间彼此和睦相处融洽,从未出现过邻里矛盾。”孝善大院院落长罗时友向记者介绍到,“江家邓氏的故事一直在治平乡流传,这里所有人都非常敬佩尊重邓氏。”
“上慈下孝,代代相传,我们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非常地孝顺,对我们后代非常的疼爱,我们今后应该向他们学习,把这种孝善文化传承下去。”孝善大院村民刘洋说。
治平乡在孝善大院推行“院落长制”治理模式,通过“村民推荐、民众选举、村委任命”3个环节,由村民自行选出有公心、有责任、有威信的人作为院长,实现村民自我管理。
于是,一直以来在孝善大院享有威望的罗时友就被推选为孝善大院院落长。作为院落长,除了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还要负责政策理论宣讲、矛盾纠纷化解、环境卫生督导、移风易俗劝导、文明家风倡导、留守老幼照看、治安防控巡逻、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,让党的政策在院落生根、社情民意在院落掌握、乡风文明在院落加强、矛盾纠纷在院落化解,以和谐“小院落”推动乡村“大治理”。罗时友说:“大家选我当院落长,做好带头示范,管理好孝善大院的设施,传承发扬我们的孝善文化、搞好环境卫生、做好民情监督、做好宣传引导、做好邻里服务。”
除此之外,治平乡还大力挖掘爱老、敬老、孝老身边事,开展孝善之星评选活动,评选出贺前燕、李清钧、张燕等一大批孝老爱亲模范,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宣传,营造孝亲敬老、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。
以孝为荣,以善为傲。在“全民向善”的价值引导下,治平乡开启乡村振兴的“黄金时代”:稳步发展生猪老腊肉产业,养殖生猪1.03万余头;建立生猪老腊肉产业联合体,签约订单50户、生猪300头。创建10个山地鸡养殖小区,带动25只以上养殖户200余户,养殖山地鸡14.3万余只。新发展中药材1700余亩,在地药材总面积达到3500亩。发展基地蔬菜240余亩。预计今年5个村(社区)集体经济组织突破5万元,其中4个村(社区)能达到10万元以上。
“‘十四五’期间,治平乡紧紧围绕全县‘三县一城一枢纽’的宏伟蓝图,提出了建设‘一心两带三区四基地’的发展目标,我们将聚精会神以场镇为中心,全力打造花园小镇、孝善治平,建设好岩湾至新红至红花梁和美乡村示范带,新胜至阳河至新红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,创建惠民社区旅游集群片区,新胜文旅社区和全乡的三治融合示范区,全力提升生猪、山地鸡、中药材和我们的蔬菜示范基地,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,不断展现治平的新形象、新风采。”治平乡党委副书记李智远表示。